初学小楷,练林则徐的字帖能行吗?
感谢邀请回答!
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!其实他的书法造诣也是很高的。作为清代著名书法家,宗唐人楷书。楷书以刚正饱满著称。林则徐的《佛说无量寿经》,笔迹刚硬,姿态饱满,堪称代表作。林则徐也是以欧楷为基础的,有很浓的欧楷的影子,完全适合初学者学习。初学者学书贵在平正,待其练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对书法有更深的理解之后,再学习其他书体也不是不可。
其实练习书法,您只要喜欢这个字帖,您完全可以练。因为最重要的就是喜欢并适合您的,您才会有很大的兴趣。如果有人给您推荐说某某的字体好但您不喜欢,您会有很大兴趣去学习或练习吗?所以首先是要您喜欢!
个人浅见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!
隶书主攻哪个碑帖好?
您好!我是海悠阁主人,很高兴回答您的“隶书主攻哪个碑帖好?”这个问题!
您说您初学书法才三个月左右,能临到这种程度,挺好的了。
不过您临的这三个碑,都不太适合初学隶书临摹。初学既不适合临曹全碑、张迁碑,也不适合临礼器碑。我建议您先临《乙瑛碑》。
等通过临摹《乙瑛碑》,初步掌握了隶书的基本写法后,再根据自己的性情和喜好选择一本主攻帖。到时候看看您是喜欢《史晨碑》、《礼器碑》等工稳端庄一类的碑,还是喜欢《张迁碑》《西狭颂》等方劲古朴一类的,或者是喜欢《曹全碑》、《孔宙碑》等秀丽飘逸一类的……
《乙瑛碑》
初学隶书不太适合临《曹全碑》和《张迁碑》的原因呢我在另一篇回答里已经回答过。《曹全碑》过于秀美,初学者最好不学风格太明显的碑帖,容易形成习气,写得俗气浮滑;《张迁碑》属于古拙一类的隶书,风格也是太强烈,初学者很难把握,通篇以方笔为主,很容易写得刀劈斧凿的,笔法难求。详情请移步了解哈,在此就不再赘述了:初学书法,隶书选《曹全碑》还是《张迁碑》?
《曹全碑》
《张迁碑》
我再补充说明一下,初学隶书为什么也不适合临《礼器碑》。《礼器碑》立于东汉永寿二年(156年),全称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》,又名《鲁相韩敕复颜氏繇发碑》、《韩明府孔子庙碑》、《韩敕碑》、《修孔庙器表》等。现存于山东省曲阜博物馆。
碑高二百三十四厘米,宽一百零五厘米。碑阳十六行,每行三十六字。碑阴三列,每列十七行,左侧三列,每列四行;右侧四列,每列四行。碑文记载韩敕修造孔庙、制造礼器的事迹,碑阴及两侧刻着当时立碑吏民所捐钱数。
《礼器碑》字口清晰,锋芒毕露,而且潇洒飘逸,纵横跌宕,瘦劲如铁,变化若龙,称得上隶书中的奇葩,所以历来备受书家的好评。
《礼器碑》
明郭宗昌《金石史》称赞《礼器碑》∶
汉隶当以《孔庙礼器碑》为第一……·其字画之妙,非笔非手,古雅无前,若得之神功,非由人造,所谓‘星流电转,纤逾植发’尚未足形容也。汉诸碑结体命意,皆可仿佛,独此碑如河汉,可望不可即也。
清杨守敬也称赞说∶
汉隶如《开通褒斜道》、《杨君石门颂》之类,以性情胜也;《君景》、《鲁峻》、《封龙山》之类,以形质胜也;兼之者惟推此碑。要而论之,寓奇险于平正,寓疏秀于严密,所以难也。
可见,如此潇洒飘逸,纵横跌宕,瘦劲如铁,变化若龙的《礼器碑》,既以性情取胜,又以行质取胜,难度很大,并不适合初学。
建议您先临《乙瑛碑》。
我在之前答过的初学书法,隶书选《曹全碑》还是《张迁碑》?的回答中说这样总结过过《乙瑛碑》的特点:结体方整、法度严谨、骨rou停匀、用笔方圆兼备,平正秀逸、富素朴的意趣;《乙瑛碑》结体规范,碑文里面几乎没有俗体字和通假字。《乙瑛碑》的结字看似规正,实则巧丽,字势走横式。
清代方朔《枕经金石跋》里曾经说:
(乙瑛)在三碑为最先,而字之方正沉厚,亦足以称宗庙之美、百官之富。王篛林太史谓雄古,翁覃溪阁学谓骨肉匀适,情文流畅,汉隶之最可师法者,不虚也。
您如果临摹《乙瑛碑》的话,可以参考一下名家临摹的。何绍基、吴让之、林散之、沈尹默等这些著名书法家都临摹过《乙瑛碑》。
何绍基临摹的《乙瑛碑》
吴让之临摹的《乙瑛碑》
另外,看了您临摹的这几个隶书的碑帖,我给您3点临摹隶书的建议,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:
01、多锤炼点画的质量。隶书重涩行,点画要有内涵,不浮滑,不只要重视起笔和收笔,还需求中实。林散之先生评论现代人的书法时说过:
现代人有四病,尖、扁、浮、滑。
这些弊病我们都要想办法避免。
林先生还说过年轻人学书法,“首先是方法要对,方向要对”,即使开始字写得不好,那只是功夫问题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肯定会提高的。
林散之临摹的《乙瑛碑》
02多研究研究笔势。
蔡邕《九势》中云:
藏头护尾,力在字中;下笔用力,肌肤之丽。故曰:势来不可止,势去不可遏。
想起这句话我顺便说一句,您的很多起笔都有问题,没有藏住。
有形必有势,先用陆俨少先生的话理解笔势的话比较简单:第2笔跟上第1笔,第3笔跟上第2笔。通过训练,可以写出笔断意连的感觉,因形赋势,再因势赋形,写出大小、轻重、缓急的变化,即写出力量感、运动感以及节奏感来……
您现在临的很多点画有各自为政的感觉,结构有一些也是散的。
沈尹默临摹的《乙瑛碑》
03最好研究一下所临的碑帖的内容,看看碑帖中讲的是什么意思,认识帖中的字是最基本的,否则就是照葫芦画瓢而已。
比如您临的《礼器碑》中的“漢”字,右边是一个“波”,您却给临断开了。我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字,才分得清哪些是字的笔画,哪些是碑帖漫漶的地方了哈。
提问书友临摹的《礼器碑》
当把《乙瑛碑》临到一定的阶段,掌握了隶书的基本写法以后,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情和喜好,选择一个“来电”的碑帖。就像寻找另一半一样,看着真喜欢、有感觉才行。
结语:您临的《张迁碑》、《曹全碑》《礼器碑》这三个碑都不太适合初学隶书临摹,建议您先临摹骨rou停匀、法度严谨的《乙瑛碑》,等掌握了隶书的基本写法以后,再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隶书碑帖主攻不迟。
如果您喜欢工稳端庄一类的,可以选择《史晨碑》、《礼器碑》等碑;如果喜欢方劲古朴一类的,可以选择《张迁碑》《西狭颂》等;或者喜欢秀丽飘逸一类的,可以选择《曹全碑》、《孔宙碑》等……
硬笔行书谁的字帖最好?
自古文无第一,行书字帖每个书法家有每个书法家的风格,谁的字帖最好,完全取决于习字者的喜好,喜欢哪位书法家的行书,哪位书法家的字贴就最好。
那么我们来盘点一下,比较有名的硬笔行书大家主要有:庞中华,卢中南,司马彦,吴玉生,顾仲安,田英章,荆霄鹏等。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这几位硬笔行书大家的行书风格,看看你喜欢哪一位吧。
一、庞中华
庞中华是著名书法家,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,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。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。庞中华的行书形状圆润扁平,字体比较端正,中规中矩,秀气婉约。
二、卢中南
中国著名书法家,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,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。卢中南的硬笔行书博采众长,注重笔法多变,挺拔险峻,灵动潇洒。
三、吴玉生
吴玉生酷爱书法,担任过中国硬笔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、华艺硬笔习字会副会长、中国书协函授培训中心副教授。硬笔行书清新脱俗,舒朗工整,笔路清晰。
四、司马彦
司马彦著名书法家教育家。自幼酷爱书法,功底深厚。其名已编入《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》。司马彦作品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范字推广。其行书作品刚劲有力,笔画锋芒毕露,结构严谨。
五、田英章
田英章是书法研究生,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任会长。自幼随父亲练习书法,功底深厚。田英章硬笔行书牵丝连带非常明显,字体舒展大气,字形大小相间,轻重适宜。
六、荆霄鹏
荆霄鹏,田英章徒弟,清华美术学院书法教师,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。其风格与田老师相比字体较端正,字形大小匀称,收放自如。
七、顾仲安
顾仲安,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,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。其硬笔行书笔势开拓,字形清劲秀丽,行笔抑扬顿挫,字体结构严谨,点画精熟。
上面是对部分硬笔行书书法大家的介绍,大家快来看一下哪个书写风格属于自己吧。
沈尹默的标准楷书,够“标准”吗?
谢谢你的提问和邀请。关于“标准楷书”是问题,我们怎么看?只要是楷书,都是“标准楷书”,因为,楷书是一个系统,所以,颜真卿的楷书是标准楷书,欧阳询的楷书也是标准楷书,赵孟頫的楷书也是标准楷书,那么,沈伊默的楷书,当然也是标准楷书了。
楷书本来就是作为“楷模”学习的书法。所以,所有的楷书都是“标准楷书”了。
不过,历史上真没有标准楷书这种说法,以“标准”论书法,应该是近代民国出现的一种新思想。
最早在书法领域提出“标准”概念的,是书法家于右任先生。他致力于草书标准化研究,提出了“标准草书”这个概念,于是努力研究古代草书规律,于1932年创作出版了《标准草书》这部字帖和他的论述。
于右任先生《标准草书》的出版,是书法界的一件大事,一方面对于普及和了解草书,是非常不错的启蒙,一方面,也有人批评草书的标准,会影响草书的创作和发展。
这些批评也不是没有道理。比较,草书和楷书不一样。楷书什么风格写出来都没有不好辨认的问题。
而草书就不一样了。不同书法家的草书差别很大。辨认起来有很大的困难,所以,是不是草书可以“标准”?于右任先生提出了一个大家关注的,书法问题。
实际上草书真的“标准化”了,也没有那样严重,好像草书从此就没有生气勃勃的艺术自由了。
草书有一个基础学习阶段,这是完全应该的,这就需要一定的“标准”,标准实际上就是规范化程度而已,再说,草书尽管不需要标准化,但是,草书也不能随意发挥,这是大家都清楚的。
至于沈伊默先生的“标准楷书”问题,我们还没有看到,沈伊默先生自己有这样的说法。因为,从逻辑上来说,楷书本身就是标准字,还提什么“标准楷书”呢?
楷书不标准,还有什么字是标准字?
我查了一些资料,发现有人说沈伊默的楷书“很标准”,这或许就是“沈伊默楷书标准”的来源吧?
其实,这是误解,人家评论沈伊默的楷书写得好,标准就是一个美的方面,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。
据一些网友说,沈尹默先生在抗战以后写的楷书《孙蕉轩九十大寿册页》这个书法作品“够标准的”,这个评论没有问题。
沈伊默先生创作于1947年的这个书法作品,确实具有新的书法美学价值。
他吸收了魏碑的笔意,有以唐楷为基础,既不是严格的唐楷,也不是看起来还有“魏碑”的尾巴,当然是“标准的楷书”了,这样形容沈伊默先生的楷书,我觉得真的没有任何问题,也不是说,沈伊默先生的楷书,就是唯一的“楷书”。
我们知道,民国时代还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时代,国家的各种标准化进程是难以推行的,民国虽然已经在推动中国文字改革,但是,文字改革的目标还在于汉字走拼音化的道路,对于书法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。
国家也不可能推行书法“标准化”的政策,所以,根本就没有“标准楷书”的可能性。
沈伊默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,他个人也是一个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诗人,热衷于对白话文的推广,他自己也是用白话文写诗的作家。
同时,他是一位书法家。在民国时期,文化界的概念里,也没有书法家这个词,但是,这一时期的文人,都是从旧文化中成长起来的,所以,对书法也是非常亲近的,对善于书法的人,也是非常尊敬的。作为一个学者,把自己的书法水平提高,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一种担当和精神诉求,所以,书法在文人学者的心中有着崇高的文化地位。
沈伊默先生的,《孙蕉轩九十大寿册页》这个作品,写的修润开张,严谨俊逸,毫无馆阁体的匠意枯燥。
虽然是楷书徐徐道来,但是,非常耐人寻味,你看了一页,就想看下一页,一页一页看下去,也是令人爱不释手的,这就是书法家的文化气息。
这种很难学到的文化气息,你就是用什么标准,也是学不到的。
沈伊默先生一生从来没有搞过什么“标准楷书”,但是,他的高超的书法修养和高度的文人情怀,确实是够“标准”的。
作为著名书法家的沈伊默,他亲身经历了中国现代的巨大变革。
但是,他对二王体系的书法,情有独钟,他一生都是以二王为指归的,所以,他的书法更有一种二王的影子。
但是,在文革时期,为了推广简化字,沈伊默先生也参与过简化字书法的创作,这些简化字的书法,可以说就是真正的“标准化的楷书”,因为简化字在中国文字发展历史上,也是第一次实现全国最统一的标准化汉字。
但是,汉字简化字的推广与我们的书法学习,还不是一回事。
书法可以继续自由书写和使用历史上的各种汉字书法字体。但是,公众使用的简化字只能以国家颁布的简化字为标准。
这是完全不同的汉字文化概念。
初学楷书者应该如何选择字帖?
刚刚开始学书法,建议从楷书学起,可以学今人的,有了一点基础后,再学帖,这样容易理解和导入。今人即现代人的楷书,如沈尹默、任政等等,帖建议颜真卿、欧阳询、褚遂良等,特别推荐褚遂良的倪宽赞。半年后可以行书兼并一起练,效果不错,进步提速。不一定要指导老师的。
凯发真人首先娱乐的版权声明
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,凯发真人首先娱乐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